建筑施工属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,然而近年来建筑工人不断减少、用工成本不断提升。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2022年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减少了325万人,平均月收入增加至5358元。建筑业是农民工主要从事的行业中,人数减少最多、工资涨幅最大的行业。
同时,建筑业的缺人问题还在日益加剧。根据南通大学的一份研究预测,如果建筑业不进行技术变革,劳动力供需缺口将在2030年达到1512万人,年均增长率为24.8%。这将带来万亿元级别的劳动力替代市场。
方石科技关注到了这一市场需求,着力研发建筑机器人以提升施工效率。2019年,方石科技开始研发建筑机器人,目前已经有混凝土地坪施工机器人、墙面天花板喷涂打磨机器人、地砖铺贴机器人、室内测量机器人等多款特种建筑机器人产品。
并且,方石科技依托于模块化设计和物联网系统,打造了建筑机器人通用平台。以通用平台适配IM电竞不同的建筑施工场景,从而降低建筑机器人的开发成本,提升对不同需求客户的交付能力。
36氪获悉,方石科技正在进行A轮融资,计划募资金额为8000万元。本轮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研发投入和产品交付。
建筑机器人是房地产市场的下游环节,上一轮行业热潮是因为房地产巨头入局。2018年,碧桂园集团成立全资机器人子公司博智林,带动起一轮建筑机器人行业热潮。
从博士阶段到业界,方石科技CEO李思桥一直从事工业机器人研发工作。2018年,李思桥加入博智林,担任建筑机器人技术研发总监。李思桥告诉36氪,相较于工业、仓储物流、服务等成熟机器人赛道,建筑业的智能装备渗透率还很低,建筑施工存在巨大的人工替代机会。
“那段时间,建筑机器人在国内外基本上处于空白阶段,我感觉到国内建筑机器人团队,有机会在世界占据领先位置。”李思桥表示。在博智林,李思桥带队研发了多款建筑机器人原型机。2019年下半年,李思桥和团队成员一起成立方石科技,专攻建筑机器人产品和现场解决方案。
方石科技选择从最适合落地的施工场景入手,首先研发混凝土地坪施工机器人。建筑工地浇筑混凝土后,需要大量人力将地面整平、抹平、抹光。同时,地坪施工的标准化程度较高,适合用建筑机器人替代。方石科技与中建八局、北京建工等大型建筑企业合作,在项目工地上迭代了三款地坪施工机器人产品,分别是四轮激光地面整平机器人、履带抹平机器人、四盘地面抹光机器人。
根据李思桥介绍,在大面积地坪施工的场景下,地坪施工机器人的人工替代率达到40%以上。以一个15-20人的传统施工班组使用三台地坪施工机器人来测算,建筑机器人的投资回本周期在6-8个月左右,地坪施工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左右。
2021年9月,方石科技完成了商业化测试,随之开始接到建筑公司的采购订单。2022年起,方石科技开始小批量交付地坪施工机器人,目前交付量累计超过300台。李思桥告诉36氪,“这也是目前国内建筑机器人出货量较大的产品。”
2023年,方石科技还向澳大利亚客户销售了三台地坪施工机器人,成为“国内较早将产品卖到海外的建筑机器人公司之一。”
从地坪施工机器人交付开始,方石科技将产品线拓展到室内二次结构和装修施工领域,开发了墙面天花板喷涂打磨机器人 、地砖铺贴建筑机器人和室内测量机器人。方石科技开始将产品系统化、平台化。以墙面天花板喷涂打磨机器人为例,通过更换前端的施工工艺模块,一款机器人本体可以完成喷腻子、打磨、喷漆三步工艺。
通过机器人模块化的本体设计、施工工艺模块以及物联网系统,方石科技搭建了建筑机器人通用平台。李思桥表示,“从产品端进行平台化、系统化,用建筑机器人通用平台去覆盖更多的工艺路线。这是我们在过去四年在产品研发和商业化交付的过程中,总结出来的经验。”
方石科技也并非没有遇到挑战。建筑行业的特点是层层分包,大型建筑企业接下工IM电竞程总包合同,再将总包合同拆分给各个专业分包商。对于建筑机器人这类新产品,大型建筑企业有智能化、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产品购买需求,而专业分包商则更倾向于增加工人数量,缺乏购买意愿与培训工人使用的能力。
针对专业分包商客户,方石科技的解决办法是提供产品租赁和施工培训服务。方石科技通过与第三方劳务公司合作,组建了熟练使用建筑机器人的施工团队。在降低劳务成本和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,做到效率高于传统施工方式。
李思桥表示,方石科技是目前产品线较为丰富的建筑机器人创业公司,拥有从地坪施工、喷涂打磨、地砖铺贴到测量机器人等六大产品系列。并且,方石科技还在与下游产业方客户合作,根据具体的施工场景,依托建筑机器人通用平台技术迭代现有产品、开发新产品。
“建筑机器人通用平台是我们的核心技术优势,同时我们还有相对成熟的销售体系和商业模式。”李思桥说。